-
大象新闻记者 张华婧 潘语怡
10月14日10时,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正式发布。本次国考共计招录职位数20810个,招录人数39721人。其中河南地区招录1677人,共975个职位。与往年相比,本次国考有哪些变化?考生抱着怎样的心态报考?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?
·期待又怕“受伤害”
“10月15日8:00起报名,12月1日笔试。”国考公告发布后,各大论坛的专组和综合版纷纷被考生占领。有发帖求详细职位表的,有征集相似专业复习“搭子”的,还有咨询“上岸大神”哪些复习资料靠谱的。各方声音短暂地“乱成一锅粥”,但有准备的考生会美美趁热喝下,收集所需信息。
(图源 豆瓣社区)
另有一些备考“萌萌人”已不由分说先在表情包里吸上了氧,还无厘头地发问“一提笔试就紧张,家人们先康康面试穿搭呢?”
(图源 新浪微博)
和国考带来的人生机遇相比,最高上百元的笔试报名费压根不算问题。考生最关心的始终是:今年考什么?我的专业能报什么职位?笔试和去年相比变化大吗?如何有效复习?还有一个让人心里一紧又不得不面对的——考不上怎么办?
(张华婧摄)
刘健宇是一名2023年毕业的历史专业本科生,在一家民营企业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,也体会过边工作边备战省考的日子。和理科相比,文科学子在选择国考职位方面有更大的余地,刘健宇告诉记者,同班同学中不乏先就业再考公考编,但也有少数人产生执念,反复“撞南墙”陷入困惑。“我有同学从大三就开始准备国考省考,现在还是处于在家待业的状态。我们都能看出他很努力,每年备考都很用心,但就是考不上,因为现在竞争太激烈了,一个职位的竞争比从之前的几十比一到几百比一,不是特别拔尖的话很难说投入就会有满意的结果。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,在家里都感觉抬不起头。”刘建宇说。
对高校毕业生来说,“稳”字当头的择业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就业处处长、“升达冯老师就业工作坊”主理人冯科介绍,在就业意向方面,大部分毕业生仍对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央企、国企等岗位格外青睐,但从就业岗位提供的数量来看,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,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。
·热度依旧,变化颇多
梳理近年来的公务员国考数据,不难发现一个趋势:招录人数稳定增加报考人数迅速增加竞争愈发白热化。2025年度国考公告发布后,和往年一样,官方网站因访问人数太多出现短暂的卡顿,而不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,值得考生留意。
(图源 河南华图公考研究院)
2025年度国考招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,全国招录人数相比去年净增160人,整体扩招0.4%,河南招录职位数共975个,招录人数为1677人,相较于2024年927个职位来说有一定的增加。在18个地市中,郑州招录人数仍位居首位,为219人,其次是信阳、新乡、南阳和洛阳。鹤壁、济源等城市今年扩招明显。
(图源 河南华图公考研究院)
河南华图公考研究院刘汉卿分析,今年国考设置了2.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,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录占比为近年来最高,河南岗要求2025年应届生毕业生身份,占总人数的49%。通过增加岗位以吸引年轻人投入到公职队伍工作中来,强化队伍活力的同时又切实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。
(图源 河南华图公考研究院)
此外,今年河南新增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区管理局部门。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部门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部门仍为热门系统。从河南地区招录职位表来看,经济学类、经济与贸易类、财政学类、财会审计类和计算机类等为本次招录中的热门专业类别。
(图源 河南华图公考研究院)
刘汉卿介绍,今年国考坚持以基层为导向,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,有近2.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(区)级及以下直属机构,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,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、积极投身国防事业。笔试、面试内容突出公务员的政治属性,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增设“政治理论”部分,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·认识自我的十字路口
把时钟拨回两天前,郑州市2024年国有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10月12日正式举办,提供岗位51个,拟招聘208人。仅看招聘人数,这场线下活动的规模并不算大,但火爆程度超出了记者的想象。几乎每家国企的展台前都有年轻的求职者排队等候,其中绝大多数是应往届高校毕业生。
(张华婧摄)
围在用人单位易拉宝前认真查看招聘启事、根据专业需求提交简历、与国企HR进行简短面谈和交流……在线上求职流行的当下,愿意参加线下招聘活动的求职者一般都有更强的就业意愿,但在随机采访调查后,记者意外地发现其中至少有一、二成仍有脱产考公的打算,有的已经把时间规划到明年省考和事业编考试,有的甚至想“骑驴找马”,先就业再视情况利用闲暇时间备考。
(张华婧摄)
对这些想法,毕业于一所省外“985”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季芸薇难以认同,她说:“读研的时候其实从师兄师姐那儿就知道工作不太好找,考公的话适合我们这个专业的不是特别多。那种又想先稳定工作又想同时考公考编的,基本上两个目标都会落空。”为了增加求职的底气,季芸薇在毕业前主动寻找实习机会,她的简历上不仅列出了所获奖项,还有多段醒目的实践经历和成果。
考公大军千千万,上岸人数很有限。与其把国考视为人生唯一一根“救命稻草”,不如把公务员与其他工作机会平等视之,慎重对待每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。冯科建议,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应综合评估几个要素:以个人的院校背景、专业能力、求职技能,是否能支持自己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找到一份平台不错、收入尚可、上升通道明确的工作。也要想清楚,在遭遇较大的竞争压力时,能否在一段时间内坚持高度、专注、集中的学习。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走得越远,越能做出成熟和理性的选择。
青春没有售价,国考近在当下。无论结果如何,只要奋斗过就不会后悔。
今年国考,你会拼一把吗?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