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源有什么名吃?

济源 更新于:2025-05-20 22:44
  • Timson001

    济源,位于河南省西北部,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,这里有许多特色名吃,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名的:
    1. "济源烧鸡":以其皮脆肉嫩、色泽金黄、香气扑鼻而闻名。
    2. "济源豆腐脑":口感细腻,味道鲜美,是当地人早餐的常见食品。
    3. "济源羊肉汤":选用当地羊肉,汤鲜味美,营养丰富。
    4. "济源烩面":面条筋道,汤料丰富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。
    5. "济源驴肉火烧":外皮酥脆,内肉鲜嫩,是当地的特色小吃。
    6. "济源烧饼":香脆可口,是当地的传统小吃。
    7. "济源炒凉粉":以绿豆粉为原料,口感滑嫩,清凉爽口。
    8. "济源酸辣粉":酸辣适中,味道独特,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。
    这些名吃都是济源的地方特色,如果您有机会到访,不妨尝试一下。

    举报
  • 笑对人生(梁志坚)

    各地都有名小吃,济源也不例外,我利用周末带领小脚丫亲子游的群友曾多次去济源,去欣赏小沟背银河峡的五彩石,娲皇谷和神沟的红叶等。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济源的鸡蛋不翻和王屋山土炒馍。
    不翻是济源有名的风味小吃,在整个烙制过程中一次成型 ,不需要翻过来两面烤烙,故得名。 不翻本来是旧时船家出门打渔带的干粮。即制作过程中不用翻即熟。制作过程和名称,也都是为了讨个吉利,希望能太太平平,不要翻船出事。
      济源紧临黄河小浪底,这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入口处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未修建前,此处有八里胡同,是黄河中游最狭窄也是最危险的一段,两岸高山对峙,风高浪急,在其中行船打鱼十分危险,屡有翻船事故发生,遇难者常常连尸首也找不到。因此,当地民间有许多忌讳和风俗,比如父子兄弟不同船,防止出事后一个家庭全部覆灭;比如吃鱼时,不能吃完一面翻过来吃另一面,而要把鱼头和脊骨一起拿过去,再吃下面的肉;还有不准把水瓢扣着放,忌酒后上船,忌说翻、煤等词等。

      制作“不翻儿”,要用一种特制的炊具,即“不翻儿鏊”。下图即是“不翻儿鏊”

      虽然不用翻,但不翻儿鏊的形状决定了它多面受热,都有焦黄的外层。

      “帽沿”较厚,外焦里嫩;“帽顶”则是一层焦黄的薄皮,济源话叫“黄嘎巴”,也就是锅巴,酥脆无比,有异香。

      制作方法:  

      第一步:先取优质小米或大米,将米打成浆状,然后发酵;

      第二步:盛适量发酵好的大米面,加入各种调料,例如香葱之类,搅拌均匀,倒于特质容器中煎烤,不需要煎反面,一分钟后即可出锅,出锅后放在旁边待用;

      第三步:将鸡蛋打碎搅匀倒于锅中煎烤,同样不需要煎烤反面,片刻之后,将刚刚出锅的不翻置于鸡蛋上面,盖上锅盖,焖半分钟,香喷喷的鸡蛋不翻就呈现在你眼前了。

      看着这金灿灿的“鸡蛋不翻儿",是不是特有食欲?这次去济源赏红叶之际,可不要错过哦~~

    除了鸡蛋不翻,王屋山土馍也是济源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。

    王屋山土馍也称土炒馍,是王屋山特有的风味食品。其制作方法是将面团在白土中炒制而成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壁土拌炒,借土气助脾。



    相传,东周时期王屋有一年轻人,身强体壮,到外地办事,半路上腹泻不止,直至气息奄奄,寄宿于客栈。昏迷中有一仙风道骨的老者来到床前,脱掉年轻人的布鞋,扣其鞋上之泥土放入锅中煮沸。说也奇怪,年轻人喝了此汤,没几日竟恢复了精神,身体也慢慢强壮起来。那老者嘱咐道:出门在外,可别忘了家乡的水土。年轻人回到家乡后,这事一传十,十传百就传遍了当地。后来凡王屋外出他乡者,无不带点家乡的泥土食用。随着年代的推移,带泥土食用既不方便,又不文雅,当地人就取山上的白土炒制成土馍带着食用。

    现在的土馍制作工艺较过去已大大提高,先将发酵后的面团拌以鸡蛋,精盐、芝麻、五香粉、香油等作料,做成两厘米大小的小馍馍,放在炒热的白土中炒熟。清香可香,外酥里软,具有醒脾健胃,助消化之功效,是一种高铁、高钙、高锌、高钾的传统食品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